
在浙江奋力擘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恢弘长卷中,温州凭借“强城行动”精心绘制宏伟蓝图,如灵动笔触牵引城乡双向奔赴、携手共进,巧妙勾勒出“产业共兴之景、人才共育之景、服务共享之景”三景交融的城乡融合发展绚丽画卷。然而,城乡融合绝非单一线条的简单勾勒,而是一项需要政策、机制、平台等多维力量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本文将从产业、人才、服务三个关键维度,深入探寻温州深化“强城行动”、推动城乡融合的切实举措与生动实践。
一、产业共兴,全链条赋能筑牢共富根基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深度交融。温州乐清积极推动铁皮石斛产业现代化发展。当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铁皮石斛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比如,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突破了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林下仿生栽培等关键技术,提高了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延伸产业链,开发出铁皮石斛饮料、保健品、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还打造了铁皮石斛文化旅游线路,将农业与加工、文旅深度融合。
二、人才共育,双向流动激活共富动力
高端人才下乡。温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设立“科技特派员”岗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到乡村企业担任技术顾问。例如温州大学的多位教授定期到苍南的乡村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乡土人才进城。温州开展“瓯越工匠”培育行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设农业管理、电商运营等课程,提升乡土人才技能。同时,建立机制推动乡村手工艺进入城市市场。
城乡人才共享。温州推行“银龄讲学”计划,鼓励退休教师到乡村支教。同时,建立城市医院与乡村医疗机构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允许城市医院医生定期到乡村坐诊、带教。温医大附一院的医生定期到文成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服务和业务指导,提高了乡村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三、服务共享,一体均等兜牢民生底线
教育优质均衡。温州实施“教育共富”行动,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温州市实验中学与泰顺的乡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互联网 + 教育”的方式,开展同步课堂、远程教研等活动,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同时,建立教师流动制度,要求城区教师定期到乡村支教。
医疗协同深化。医共体建设方面,构建“城市三甲医院 + 县级强院 + 智慧乡镇卫生院”三级联动体系,通过相关举措,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推进医保基金“三结算”,通过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的协同优化,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效率差异大的痛点,推动城乡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化润心赋能。温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城市书房等文化设施。开展“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温州市越剧院定期到乡村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越剧表演。此外,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温州博物馆通过线上展览、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
温州的实践证明,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城行动”,温州正以产业为基、人才为本、服务为要,精心构建起“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反哺城市”的良性循环。面向未来,温州必将以坚定决心,全力冲刺“双万”城市目标,让城乡融合的图景更加绚丽多彩,让共同富裕的成色更加足实厚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温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