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载春华秋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宛如一场温润的春雨,悄然润泽着之江大地。从安吉余村毅然关停矿山、守护绿水青山的“守绿固本”之举,到全省范围内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点绿生金”实践,浙江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完成了从生态修复到价值变现的跨越式发展。这一理论不仅在之江大地催生了绿色发展的蓬勃生机,更以浙江经验为原点,辐射全国、影响世界,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重要参照。
一、绿色引擎,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浙江各地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从“黑色增长”到“绿色崛起”的精彩蝶变。湖州安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曾经,安吉陷入“石头经济”与低端竹加工的粗放发展陷阱,矿山开采导致山体裸露、河流污染,竹林因过度砍伐濒临枯竭,余村等地矿坑积水如“酱油汤”,村民被迫戴口罩生活,经济增速与生态恶化形成恶性循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两山”理论的提出,安吉果断转变发展思路,关停全部矿山和水泥厂,以竹产业为突破口推动高端化升级。一方面,推动竹制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竹产业新业态,如竹林旅游、竹文化体验等。如今,安吉的竹产业年产值已突破百亿元,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让安吉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生态宜居之地,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数字赋能,智慧引领绿色生活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两山”理论与现代科技在浙江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创新应用,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杭州的“城市大脑”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城市的交通、能源、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在交通领域,它可以优化信号灯配时,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在能源领域,它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环境领域,它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城市大脑”的应用,杭州的城市运行更加高效、绿色,市民的生活也更加便捷、舒适。
三、文化浸润,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两山”理论的深入人心,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与传承。近年来,浙江创作了一系列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教育课程,让绿色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例如,浙江卫视推出的纪录片《美丽浙江》,通过真实记录浙江各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生动展现了“两山”理论在浙江的实践成果,激发了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保护热情。同时,浙江的学校也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绿色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二十载砥砺前行,“两山”理论已在之江大地深深扎根,绽放出璀璨的绿色光芒。它不仅为浙江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面向未来,二十载砥砺深耕,“两山”理论在之江大地完成了从理念到实践、从固本到生金的闭环验证。从余村“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型,到安吉竹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的蝶变;从杭州“城市大脑”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治理,到生态文明教育浸润青少年心田……浙江以“守绿”筑牢生态底线、激活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的特色之路。展望前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将在时代浪潮中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