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黑神话:悟空》的预告片在全球游戏平台引爆千万级播放量,当温州籍作家蒋胜男的《燕云台》被翻译成12种语言覆盖30余国读者,当莫斯科柳布里诺市场的“南方餐厅”日均售出百余份芙蓉麦饼——这些鲜活案例印证着:文化出海的浪潮中,既需要数字技术的硬核支撑,更离不开华侨群体的柔性纽带。作为中国重点侨乡,温州正以“侨”为支点,撬动网文、网剧、网游“新三样”的全球化突围,书写着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侨乡范式。
一、侨胞网络:构建文化出海的“毛细血管”
温州68.89万华侨分布于131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文化传播网络。这种天然优势在“新三样”出海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在网文领域,温州籍作家善水的《书灵记》通过中国网络文学传播平台和海外侨胞社群,实现多语言传播,累计阅读量超800万次;在网剧传播中,《温州一家人》通过欧洲华文媒体联盟的200余个分发渠道,进入意大利、法国等15国主流视频平台,单集收视率突破当地黄金时段华语剧纪录;在网游产业,温州侨青朱国栋搭建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助力《永劫无间》畲族服饰皮肤在东南亚市场实现72小时极速本地化上线,目前全球用户数量已超4000万。
这种“侨胞即渠道”的传播模式,突破了文化出口的平台局限。以俄罗斯莫斯科乐清商会秘书长江维厅为例,其经营的“南方餐厅”不仅是美食输出窗口,更成为文化体验空间:店内循环播放温州非遗短视频,餐桌扫码即可跳转网文阅读平台,等餐时扫码参与《梦三国2》海外联赛投票。这种“味觉+视觉+互动”的三维传播,使单店年带动文化产品消费超300万卢布,验证了“侨胞终端”的裂变效应。
二、侨智赋能:激活文化出海的“创新基因”
温州正构建“侨资+侨智+侨力”三位一体的文化出海生态。在平台建设上,中国网络作家村温州分村创新“创作扶持+IP开发+出海服务”模式,已孵化《传国功匠》《瓯越匠魂》等8部温州非遗主题网文,其中3部作品已签约海外影视改编权,预计2026年启动作品的美剧开发。在网游领域,杭州电魂网络与温州永嘉县委宣传部、永嘉学派研究院开展“游戏+非遗”深度合作,将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与《梦三国2》玩法结合,相关经验拟纳入2025年“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案例集。
这些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传播理念的革新。侨界青年的创新活力更成为关键引擎。温州籍侨胞倪孟晓在尼日利亚创办的华星艺术团,打造“中尼文化融合工作坊”,艺术团以“中国风”为特色,将中国舞狮、舞龙、武术、千手观音、舞狮、秧歌和腰鼓与尼日利亚民族舞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跨文化表演形式,累计举办500余场活动,覆盖非洲上百所学校。这种“文化混搭”策略,使传统非遗的海外接受度提升60%,相关网文、网游衍生内容在非洲市场的点击量年增长超400%。
三、侨乡范式:打造文化出海的“温州样本”
从“千年商港”到“文化枢纽”,温州正在形成可复制的出海范式:在组织架构上,构建“政府引导+侨团主导+企业主体”的三级体系,如乐清市成立的文化出海侨团共建基金,三年内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1亿元;在传播矩阵上,形成“华文媒体+海外社媒+文化空间”的立体传播网络,其中《欧华联合时报》开发的“温侨通”APP,集成网文阅读、网剧点播、非遗体验等功能,用户覆盖45个国家;在人才培养上,温州大学设立全国首个“华侨华人文化传播”硕士点,与网易、华策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累计培养420名复合型人才。
文化传播的至高境界,在于让世界在品味中国故事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真实中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上,温州正凭借“以侨为帆”的纽带作用、“以新为刃”的开拓精神,在文化出海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劈波斩浪,让世界听见中国发展的强劲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