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手足口病已经进入高发季!传染性强,做好预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5/29 14:51:55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每年4~7月及9~11月高发,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是我国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

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

如何预防?

进入高发季,日常预防主要是要讲卫生,如勤洗手、少聚集、常通风,衣物、被褥、毛巾和尿布等应经常更换和在太阳下晾晒;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以及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另外,适龄儿童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手足口疫苗是针对肠道病毒EV71型的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个月至5岁适龄儿童及早接种。接种手足口(EV71)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的宝宝,在流行季节前2月接种EV71疫苗,接种年龄越早越好,最好在12月龄前打完2针

怎么识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孩子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会在口腔、手、足、臀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疱疹。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7天左右可以自愈,但也有很小比例发展为重症。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请速速就医:

①持续不退的高热(体温高于 38.5℃ 三天以上);

②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东西、有频繁恶心、呕吐;

③惊闹不止、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退热后也不缓解);

④肢体频繁抖动、惊跳,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⑤头痛、眼球上翻、出冷汗、甚至惊厥发作。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请大家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外出“遛娃”做好防护哦~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