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些年来,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糖尿病是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第3号杀手。
1 中医饮食疗法的教育
消渴病的发病与饮食失调有关。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所以,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1.1 饮食规律定时一定量饮食,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两种情况都是饮食所忌。根据饮食习惯具体量化饮食标准,保证有利于血糖控制,又不至于营养不良,可多吃些粗粮、麦皮制品、绿叶蔬菜、无糖水果或低糖瓜果。
1.2 合理搭配给予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合理搭配,才能好地补益精气血津液。
1.3 饮食清淡糖尿病患者饮食更宜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等。
2 中医运动疗法的教育
早在1300年,著名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糖尿病饭前“先行一百一十步,多者千余步,然后食之”。
2.1 运动有时《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2.2 运动有度运动要遵循适度运动、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2.3 运动多样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也可采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方式。
3 中医心理疗法的教育
情志过极,心理活动变化过度可以致气血功能紊乱,使人体阴阳失衡。长期的情志不遂是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
4 中医治疗的误区
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和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疲劳乏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通过中医药的补益调节疗法,能减轻或避免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西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及其他毒副作用,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配合传统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膏药、药浴、保健气功、药膳食疗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使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