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肆虐,在这本该走亲访友、阖家欢乐、张灯结彩、欢声笑语的华夏大地,变成了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抗疫战场。
本来很多人像我一样和家人约好了一起出去游玩,变成了在家像“坐月子”般足不出户,网络上开始出现网红词“睡睡平安”,于大家而言,在家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于我而言,逆行奋斗在这无硝烟的战场:医院,才是为国家做贡献。
说不害怕这场疫情那是无稽之谈,支撑我战胜惧怕的心魔,毅然回到医院上班的是穿上护士服那一份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爱;是那一双双渴慕救助的泪眼;是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恩...
由此,我发自肺腑迫不及待想与大家分享每一份温暖。
01我与病人
抽血、写交班、换膜、发药、送饭、慰问、处理医嘱、穿防护衣、收病人、转运病人......一件件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在被密不透风的护目镜和防护衣层层包裹下显得笨重不堪,身心都在崩溃着,接受着极大考验,只能在心里拼命安慰自己压下不安恐慌的心,告诫自己要稳,回归婴儿学走路式慢慢来,耐心地做每一件事,微笑面对每一位害怕不安的患者,虽然微笑被防护衣包裹着看不到,但是骨子里透出来由爱与责任所转变来的安全感是藏不住的,光是会透出来的。
现能做最大的事除了繁琐的日常护理,就是尽可能多陪陪患者聊天并给予信心,让患者知道我们一直都在他们身边陪护着,而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向患者报喜:某某某,您的咽拭子试验是阴性的哟,继续加油,模糊地看着某某某兴奋难抑的肢体动作,连连感恩的“语无伦次”,我很也替他高兴欢喜。
隔离病房暖心多,最记忆犹新的是一位59岁血透奶奶,因为血透、腹透、不安、失眠、高血压......常年疾病,加上这次新型冠性肺炎独自住院,各种不安因素导致她的各种不配合,脾气暴躁,语言充满攻击性,不配合到让人跳脚抓狂的那种,我能做的只有一遍又一遍劝解安抚,安安静静在她旁边听她发泄,倒空所有不安,最终从不配合到配合,我没有过多的什么技巧,只有那句话:“奶奶,如果您害怕或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找我,我24小时都是在的哦。”然后换班时再三交接好,随时关注奶奶的动态心情,直至奶奶出院,她依旧在感恩这份陌生的温暖支撑了她的苦泪,虽然我们从未清晰的面对面,但是心靠得近,温暖彼此。
02我与同事
疫情让我所在的温州市中医院骨伤科3所有成员“四分五裂”,有的同事在温州市第六人名医院支援、有的同事被分配到本院的肾内科、消化内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奔碌的身影,一下子适应不一样的环境,面对不一样的病重,硬着头皮适应着各种陌生不安。
平时在一起上班的时候,休息期间会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亦或者会为工作上的事情争吵两句;偶尔也会开开玩笑娱乐一下......但是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在不同的科室只能趁着休息那会时间在微信上问候最亲密的“战友”:“都好吗?”“辛苦吗?”“我们一起加油,共度难关”“有什么难的说出来一起分担”...互相打气充电,缓解疲惫压力,虽然目前大家都在不同科室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我相信,重新相聚一起共事的日子即将到来,黎明的曙光终将冲破黑暗的枷锁,心靠得近,温暖彼此,彼此拥有最大的能量。
03我与护士长
对于我而言,护士长项少茜和林玉丽除了是我的领头人,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上班这7年时光里,项少茜护士长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肯定,尽其所能手把手教导,在她事无巨细的带领下让我在专业护理上迅速成长,成为了一名“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的护理人员;而林玉丽护士长在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发出支援求助时,安顿好家庭,义不容辞报名奔赴,本身就已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依然心心念念着我这小小兵,安慰鼓励着我,看到这条“有什么需要帮助尽管说”没有一点架子的暖心,我瞬间拥有满满的安全感加力量,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04我与家人
当家人得知我要去隔离病房的消息时激动异常,娘家、婆家都举家反对,甚至妈妈天天弹视频以哭要挟,公公问我能不能辞职。但是我深感使命,“逃兵”的懦弱我是没办法接受的,我知道比家人更加需要我的是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着的患者,我也深爱着他们,深爱着我的职业。知道无法扭转我思想的家人不敢再打电话劝我,他们怕我忙,影响我工作,每天微信语音我要平安:婆婆说宝宝很乖长个子了;公公说大家都很好,叫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老公说等着我平安归来带我一条街从街头吃到结尾;女儿虽然才5岁不到,但是却很会安慰我,发出天籁之音:妈妈你辛苦了、妈妈真棒、爱妈妈.......看着一条条的爱与鼓励,心里泪奔,感恩我这强大的后援团队。
每一份温暖都炽热如火般灼热我心,太多无法一一列举都已埋藏内心的最深处。虽然这场疫情来得猛如虎,但是,当我们心靠得近,温暖彼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同行,共度难关,一定会战胜这场“战役”,平安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