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雾化吸入经常做,但你真的用对了吗?

作者:bjk 来源: 发布时间:2024/3/4 16:25:51

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与口服、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和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u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um。其中粒径5—10u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u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u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

一、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分类、作用原理和不良反应

0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 主要包括:布地奈德等;

 • 作用原理:激素可作用于气道炎症形成的诸多环节,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

 • 不良反应: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咽喉炎、支气管痉挛等。

0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 主要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 作用原理:可以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合成,稳定肥大细胞膜,舒张气道平滑肌而发挥作用;

 • 不良反应:头痛、心悸、震颤等。

03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 主要包括:异丙托溴铵等;

 • 作用原理:抗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而抑制迷走神经的反射,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并且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但其舒张支气管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

 • 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口干、尿潴留等。

04

痰液溶解剂

 • 主要包括:乙酰半胱氨酸;

 • 作用原理:乙酰半胱氨酸分子结构中的巯基可使黏多糖蛋白分子复合物见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粘滞性,使痰容易咳出;

 •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腔炎。

二、特殊人群的雾化用药特点

01老年人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老年人肺炎发生风险;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药次数多或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

3)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前列腺增生、膀胱癌颈部梗阻者应慎用。

02儿童

(1)布地奈德混悬液是FDA唯一批准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类雾化剂型。丙酸氟替卡松目前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2)短效B2受体激动剂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暂停雾化治疗并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

0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布地奈德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为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

(2)特布他林很少经母乳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三、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1.雾化面罩及时消毒、专人专用;

2.雾化吸入最好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2小时,可避免药液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反射导致的呕吐;

3.尽量使用单一剂量药物,药物浓度不宜过大,吸入速度不宜过快;

4.患者雾化时要深呼吸,使药物达到支气管和肺内;

5.雾化治疗时密切观察,防止气道痉挛;

6.雾化前后洗手、洗脸、漱口,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7.哭闹烦躁的患儿应进行安抚,最好让患儿在安静条件下进行雾化吸入;

8.非雾化吸入制剂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