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最近大家是否明显感觉到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甚至有皮肤皴裂,鼻出血,干咳等症状?其实,这些症状在这个季节非常普遍,它有个通俗易懂的名称——秋燥。
所谓秋燥,顾名思义,就是气候干燥,人体感受燥邪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而秋内应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大肠相表里。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感燥邪,如果秋季养生不当,秋燥往往首先侵犯呼吸系统,容易引发感冒、咳嗽、鼻咽干燥、皮肤干燥,毛发干燥、便秘等症状。
在这些症状当中,咳嗽往往最令人困扰,常常是人们来医院就诊的主要症状。秋燥引起的咳嗽,即“燥咳”,患者往往首先是鼻咽干燥、唇干、声音嘶哑、咽痒,进而咳嗽,咳声急促响亮或嘶哑,少痰或无痰,部分人可出现痰中带血丝,可见舌质红或淡红,少津或少苔。
那秋季燥咳如何有效防护呢?
下面从饮食调养和药膳调养两个方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饮食调养
中医食疗典籍《饮膳正要》:“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建议秋天天气干燥,适当进食芝麻等柔润的食物,可起到滋阴润肺燥的效果,避免进食寒凉之品。与此同时,《黄帝内经》有云:“肺主秋,用酸补之,辛泻之。”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而肝对应五味中的酸,酸味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以收敛、护肝,同时酸甘养阴,可起到润肺的效果,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椒等辛味之品,防止发散太过,损伤肺阴。
01主食: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02肉蛋奶选择: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 类等。
03蔬菜选择: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04水果选择:橘、柚、葡萄、柿子、梨、苹果、枣、香蕉、山楂、草莓等。
另外,秋季需适当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及时补充体内的水分,可保持肺气清肃功能。但饮水也有讲究,建议喝低温开水,避免水温过烫或饮用凉水,饮水建议少量多饮、慢饮。
二、药膳调养
对于秋季燥咳,药膳调养最主要把握“滋阴润肺”的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麦冬、百合、梨皮、杏仁、菊花、川贝、沙参、胖大海、枸杞、枇杷叶、苏子、杏仁等等。药膳调养的方式也有很多,如煲汤、煮粥、泡茶水、膏方、养生药丸、口服中成药等。
01雪梨银耳羹:
用料: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
制法: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入梨、银耳、冰糖,煮半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滋阴、止咳,预防秋季燥咳。
02百合莲子粥
用料:百合、莲子各适量。
制法:将百合、莲子煮粥,加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润肺养阴、养心安神。
03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
做法:猪排骨切段,焯水,将藕洗净切片,与排骨同置1500毫升温水之中,加黄酒、姜、葱少许,水沸后文火炖90分钟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益肺。
04沙参麦冬糖水
材料:沙参30g、麦冬15g、天冬15g 、甘草5g。
做法:放适量冰糖煮成糖水(亦可装入保温瓶中用沸水浸泡后当茶喝)。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生活节奏繁忙,为节省时间、便于携带,一些中成药也可以考虑,如金果饮、百合固金丸、蜜炼川贝枇杷膏、清燥润肺合剂等等,但是毕竟中成药属于药品,以治病为主,且跟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使用前,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