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第二节 初创与健全时期(1949—1979)

作者:温州市中医院 来源:温州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3/5/19 8:16:55

第二节 初创与健全时期

(1949—1979)

1949 年 5 月 7 日,温州市区迎来和平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的建设,加强了对温州市公立医院、药房和卫生防疫等工作的管理领导。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因一直秉承“施医施药救济贫民”的宗旨而声誉日隆,且本身属于社会公益事业,1949 年, 在温州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交由温州市总工会接办。1952 年 5 月,“普安局”因资金无着而停业。同年,温州市人民政府将“普安局”交由温州市卫生局管理,市卫生局委派吴国栋等同志接管主持“普安局”工作,并改名为“温州市普安医药局”,正式隶属于温州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药局时有医师 19 名,采取自愿组合、经济独立、民办公助的经营方式,经营管理秩序和医疗业务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1955 年 12 月,经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温州市普安医药局”改称为“温州市中医门诊部”,属全民体制,白仲英任门诊部主任,周玠甫、林鼎文任副主任,人事、总务、会计专人管理,党小组归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支部领导;1957 年下半年,受市卫生局委托,“温州市中医门诊部”主办了温州市第一期“中医学徒班”,学徒班不久改名“温州中医学校”,学制五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28 名,白仲英出任校长,朱湘舟任教导主任,由于当时尚无中医教育机构,该批学员中的部分成员成为了医院业务发展急需的中医专业人才;1958 年 7 月,“温州市中医门诊部”更名为“温州市中医院”,院址仍设扬名坊,白仲英任院长,开放床位 30 张,次年增加到 40 张;1960 年,床位达到 60 张;1959 年 10 月,建立了温州市中医院第一个独立中共党支部,胡国辉任书记,隶属温州市卫生局党组;1961年,由于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经温州市人民政府调配,医院整体迁址到百里西路198 号(原“福禄林”游艺场内),开设床位 70 张,病房主要收治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为主;1966 年初,为拓展业务空间,医院在解放北路 26 号(现解放路 228 号,温州市牙科医疗中心所在地)开设新的门诊部,同年接纳浙江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3 人,医院医疗技术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图片 1

市区解放路 228 号的牙科医疗中心

1966 年至 1971 年曾为医院门诊部

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的十年动乱期间,医院管理和业务发展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时医院成立了温州市中医院革命委员会,职工内部出现了派系斗争,医疗业务秩序受到严重破坏,革命委员会领导多次换人,医院管理业务的资料毁于一旦,直至 70 年代中期,社会政治环境得以改善,医院管理层才逐步稳定,业务建设也逐步得以恢复。1971 年,医院迁址信河街大士门 27 号(原大士门院区所在地)。该处原为温州市传染病院用房,同年,该院迁出;1973 年,由于原先的医疗用房破旧老化,经医院领导班子的努力,取得财政拨款 5 万元,建成 500 平方米的门诊部(原七病区 1-2 楼),改善了医院的业务空间;1978 年,经温州市卫生局批准,温州市中医院与中医学会联合举办中医提高班,学制五年,招收学员 40 余名,于 1983 年结业,其中有 5 位学员毕业后留在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成为医院当时急需的临床专业人员;1979 年,为提高医院的中医技术力量,扩大医疗规模,医院向全市公开招聘中医临床人才,经竞聘和考核,共吸收了 11 名社会招贤医生,为发展医院内科、伤骨科、针灸科、妇科创造了条件。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医院先后设置了院办、后勤组、医务组等职能管理科室,开设了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形成了基本的业务建设框架,并增设了超声波室、心电图、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医院的医疗格局和行政职能也逐步规范;至 1980 年,又增设伤骨科、针灸科,并投资 21600 元,建成 218 平方米的中药配方部。

图片 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信河街三牌坊的医院大门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