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中医称“不寐”或“不得臣”,《内经》称不寐为“不得酣”、“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丽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厢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身体原因,如疼痛和咳嗽引起;二是生理原因,如生活工作环境变化,三为精神原因,如兴奋和焦虑引起;四为药物原因,如应用某些兴奋剂。民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祖国医学把失眠分为虚实两类。澧者多阴血不足,无力敛阳人阴,痰浊瘀等病理产物尚未生成。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臀为主。
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予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
治疗失眠的代表药物及食疗方剂:甜梦胶囊、参松养心胶囊、银丹心脑通胶囊、桂圆薏苡仁粥(桂圆肉、薏苡仁、核桃仁各30g放人粥内煮熟)、百合芹菜汤(百合30g,芹菜根60g煮汤)、莲子圆肉粥(石莲子30g去芯,桂圆肉30g,红枣10枚,大米50g煮粥)、柏子仁炖猪心(柏子仁15g,猪心1个炖汤),睡前服用芝麻金橘丸(黑芝麻、桑叶、核桃肉各25g,金橘8g,捣碎成泥状)、饮用菊花茶(菊花、含羞草、天麻、甘草各3g泡茶)、酸枣粥(酸枣仁末15g粳米IOOg煮粥)。
三、中医护理技术
1、抓痧法:沿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循行线路,先以掌檫法推檫足太阳膀胱经的两条侧线及督脉1分钟,再用大滚法放松脊柱两侧竖脊肌3分钟。以抓痧法操作两侧膀胱经及督脉,反复操作5-8分钟,先小力,待局部皮肤出现红软后再加力,使痧痕慢慢透出。再以轻柔和缓的掌揉法操作膀胱经及督脉3分钟,并以叩击法操作1分钟结束。
2.耳穴压豆:取心、神门、胆、交感、肾、肝、皮质下耳尖等穴。
3.点穴疗法:选用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揉、攘、按、拨、点等手法治疗。可配合坐位按摩肩井、风池穴位,针刺内关、太冲;
4.踏立按摩:用绿豆500g,睡前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人脸盆中,将双脚洗净擦干,借脸盆中绿豆余温,将双脚来回踩踏绿豆,边踩边揉;亦可配合针刺通里、照海;注重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法。
5.穴位帖敷:睡眠贴贴敷印堂和前额,持续贴敷;葱白双枣饮加涌泉穴按摩贴敷。
6.失眠枕
7.经络拍打:心包经由上到下拍打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19: 00-21:00心包经的时辰,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练习养肝坐功:正坐,两手徐徐摩周身,又两手相叉,翻覆向胸,各3~5次。
8.以情制情:根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理,选择听适合的以某一音调为主旋律的音乐,以放松身心。如通俗歌曲、民歌、轻音乐、古典音乐、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