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香港--被误读的文化中国和家国情怀

作者:邱立本 朱文宗 来源: 发布时间:2011/9/2 10:35:45

香港--被误读的文化中国和家国情怀

邱立本  朱文宗

         香港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也许是方言的隔阂,不少初到香港、或是来自其它省份的中国人,都以为香港只是十里洋场,是充满殖民地气息的城市。但只要在这城市生活久了,就会发现香港民间往往比两岸拥有更多的文化中国。从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到穿旗袍制服的中学女生,从湾仔鹅颈桥的「打小人」民俗到西环穿上唐装衫裤的掌柜,都展示香港所保存的「中国性」。尤其在冷战年代,当两岸都被意识形态禁锢之际,香港却可以冲破政治的枷锁,挽救被遗忘的文化中国。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就是典型的例子。今日香港的精英,很多都是看他们的作品长大,也深受那些无形的中华文化气质所陶冶。在刀光剑影的曲折情节中,也渗透着八卦五行、唐诗宋词的文化中国的底蕴。《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曲中,黄蓉、郭靖、杨过、小龙女的身影,也是和中国历史的身影交缠在一起。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龙虎斗京华》、《萍踪侠影录》等荡气回肠的故事,也穿插了多少诗词歌赋的抒情与中国的人文情怀。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些哺育香港新一代的流行读物,却是两岸的禁书。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在两岸解禁,并且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样香港在冷战期间所拍的华语电影,打破了两岸政治的窠臼,回归民间的论述。《杨贵妃》、《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星星.月亮.太阳》等,从邵氏到电懋,都超越了一个殖民地对中国的「想象」,意外地弥补了两岸政治扭曲中国文化的缺陷。李丽华、林黛、尤敏、叶枫、葛兰、严俊、赵雷……等熠熠红星,都带来了时代的抚慰。当两岸电影都要考虑「政治正确」的时候,反而香港可以自由地驰骋在文化中国的草原上。而广东话电影和粤剧,吴楚帆、张活游的社会现实主义,改编曹禺的几部经典,都有强烈的中国意识。任剑辉、白雪仙的《帝女花》,红线女的《搜书院》,麦炳荣和凤凰女的《凤阁恩仇未了情》,也唱尽中国历史文化的情怀。也许就是这样的传统,让香港拍出了《十月围城》,用夸张的方式,来表达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也拍出了两岸所忘怀的革命人物。
       其实香港的中国,由于政治的纷扰,更能在文化的层次上自由地探索。而这块土地,也一直是那些不容两岸政治的知识分子的避难所。香港人超越了政权、政党的纠缠,在生活上回归文化中国,在一个岛屿上思念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五十年代初,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等学者在香港创办新亚学院,探索新儒家的论述,花果飘零,对中国的命运作出深刻的反思。每年的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的香港书展,其规模之大,参观人员之多,组织次序之良好,无不体现着香港的文化先锋与精神高度。如果当年的香港可以有这样巨大的文化能量,今天的香港,更可能发挥文化的先锋角色,自由自在地,无所畏惧地,争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话语权和诠释权。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