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温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举办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及市级继续教育项目“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技术新进展”在温州市中医院顺利举办,系统介绍脑血管病中西医研究的新技术、新进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提供新思路,并介绍探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的新进展。
温州市卫健委中医处处长林成磊为本次学术会议致辞,向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勉励学员们珍惜此次机会,学有所成。
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康复专科及省中管局重点学科针灸康复带头人、温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庆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注射疗法》为题,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心得体会。他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出发,从微观的层面深入剖析骶管注射的适应症、具体操作手法要点及疗效评价。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浙江省脑血管病诊治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马睿杰教授分享了《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马教授从脑卒中中西医指南的解读到中西医治疗模式的探讨,分析了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创性提出 “分阶段三位一体”中医治疗中风病,并为大家介绍了针对各种中风并发症的针灸技术、多项真实世界的科研研究成果,不仅中西贯通,又能兼具理论与实践,让人获益匪浅。
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嘉兴市中医医院纪委书记、副院长罗开涛作《针刺干预卒中后抑郁及其非药物治疗进展》的报告。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了中风预后,罗教授立足醒脑、调神、疏肝大法,结合虚实辨证,确立针刺主方及配穴,并且用大量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展示了针刺及非药物治疗干预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及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陈炳深耕耘临床多年,在会上分享了六经论治腰痛的诊疗实践,为中医内治法治疗腰痛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他也提出要灵活运用经方,不拘泥于时方,提高疗效才是临床目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推理疗科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导,温州市名中医谢文霞主任,分享了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案。她指出,睡眠障碍包括失眠与嗜睡,失眠应以补虚泻实安神为原则,嗜睡则以醒脑调神为法,并分享了临床常用的经验穴及随证配穴。此外,她还介绍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其联合调神解郁针法能显著改善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功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亚专科组长、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江云主任,从卵圆孔未闭(PFO)相关卒中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评估与治疗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PFO相关脑卒中进展。并从两个实际病例出发,让现场学员深刻认识到PFO加卒中并不等于PFO相关卒中,临床医师应审慎诊断PFO相关卒中。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医坛新秀韩德雄教授,在会上阐述了帕金森病及其针灸治疗。韩教授全面介绍了帕金森病,并根据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给出了相应的针灸处方,包括帕金森相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便秘、排尿困难等,让现场同仁对帕金森病及针灸治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温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温州市名中医宋丰军为在场学员讲授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精准治疗方法。他提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不同,则临床表现不同,那么选择治疗的经络、穴位也应分而论之,应该依据诊断指导精准治疗,这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中之重。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脑血管病方向博士靳雨佳致力于卒中的损伤机制及诊疗手段研究。在学术会议现场,她作了《出血性CSVD与原发性脑出血》报告,讲解了脑表面铁沉积、脑微出血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脑微出血、血肿体积及脑出血结局的关系。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苗人才吴磊分享了电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探索,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出发,深入探索其继发性损伤机制。他表示科研根植于临床,依托于团队,更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伴随着学员们经久不绝的掌声,省级继教“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及市级继教“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技术新进展”圆满落幕。此次继教班省级大咖云集,中西医学荟萃,对于临床医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希望未来能继续开展这样理论与实践融合、基础与临床并重的继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