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发展

作者:温州市中医院 来源:温州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3/5/19 8:27:38

第四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区域医疗资源的拓展,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的办院方针,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保持了在地区中医药发展建设中的“龙头”地位。2001 年,成功晋级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11 年及 2012 年,先后晋级浙江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7 年荣获市属医疗单位首家“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8-2021 连续四年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A 等评价。并先后被授予“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两化融合示范点创建单位”,省级“平安医院”“绿色医院”称号,入选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医院还不断拓展整体规模和服务功能,形成了一院四区的发展总格局。开放床位数由 2000 年的 250 张,发展为 2022 年的 1400 张;门诊量由 2000 年的 34.47万人次,增长到 2022 年的 116.9 万人次;入院总数由 2000 年的 3720 人次,增长到 2022 年的32675 人次;业务收入由 2000 年的5244 万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10.1 亿元。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见证了温州市中医院在二十一世纪的快速发展。2021 年初,为谋划医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 主要任务,出台了《温州市中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医院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医院等级评审是评价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综合手段,也是医院寻求自身发展,向社会公众证明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2001 年,根据《浙江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医院开展了全面的创建工作,对标准中要求的行政管理、医疗安全、持续质量改进、行风建设等重点内容层层落实,不断完善,于 2001 年 9 月,顺利通过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级评审专家组的评审,成功晋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获得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称号后,医院再接再厉,以三 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为准则,继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促进行风建设。 经过十年的努力,医院在管理、 质量、服务、行风等方面都取 得了显著的发展。2011 年 7 月, 成功晋级浙江省三级甲等中医 医院;2012 年 8 月,成功晋级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 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 阶。2021 年 4 月,按照新标准 再启动评审后,作为省内第一 家参评的中医医院,以高分全票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

 图片 1

      2012 年 8 月,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作为浙南地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力军,医院围绕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建立高水平的区域中医药医疗康养中心的目标,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引领,实施各项中医药发展举措,有效助推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在大力推广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冬病夏治”和“冬令膏方”是每年的重头戏,医院采取早启动、早宣传、资源整合、集中管理等措施,提高了冬病夏治和冬令膏方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和认同感。群众对这两项中医药技术的良好反响也带动了其他中医特色治疗的开展,如肿瘤科的中药煎剂浸泡治疗化疗后手足综合症,耳穴伏埋预防化疗呕吐不良反应,妇科的穴位按摩及艾灸治疗妊娠恶阻、先兆流产,肾病科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骨伤科开展的小针刀等,都深受病人的欢迎。2010 年 12 月,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温州市名中医学术研究所在我院景山院区隆重揭幕。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和研究所挂靠我院,下设治未病研究室、永嘉学派工作室、名中医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分支机构,旨在建立中医药学术交流和研究平台,弘扬温州中医药文化,这也成为了我院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的长效载体。2018 年,成立普安养生保健学院,开设中医讲堂和中医学堂,向群众普及中医药文化和疾病防治知识,截止 2022 年共开展活动 350 余场,其中线上授课收看人次超 18 万人;医院还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先后被评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首批省级健康文化宣传基地。

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新世纪业务建设的核心战略,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重点学科建设伴随着医院的发展从零开始,不断壮大。2006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纲要》,中医药攀登工程成为六大工程之一,其中将中医“三名”战略即名医、名科和名院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07 年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医院取得了浙江省“名院建设单位”称号,肾病科、妇科、肝病科取得了“名科建设单位”称号。至“十三五”期末,共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 4 个——中医妇科、肾病科、康复科、神志病科;省中医重点学 ( 专 ) 科 9 个——中医妇科、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康复科、肝病科、针推康复科、脑病科、脾胃病科(消化科)、骨伤科、护理学;市级重点学科群 4 个——老年病学科群、康复医学学科群、心脑血管学科群、骨伤学科群;市级重点学科 8 个——心脑血管科、康复科、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针灸推拿科、检验科,保持了在地区中医药发展建设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医院一批传统特色专科实力得到了有力的巩固和提升,如中医妇科、肾病、肝病等学科作为医院学科迅猛发展的缩影,其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和深厚的学科内涵获得广泛的认可。医院还着重于以点带面、以弱促强,积极扶持新的特色科室,不断培育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新增针灸康复学科、脑病科、消化科、护理学、骨伤科和肾病科、康复科等 7 个重点学 ( 专 ) 科及品牌学科,成立了 MDT 中心及中风防治、围 绝经期诊疗、眩晕诊疗、吞咽障碍诊疗等多个诊疗中心;“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 7 项,厅局级重大项目 4 项,科研经费共计 891 万元,按 1:1 配比院内科研经费投入 891万元;获科研二等奖以上奖项 1 项,厅局级以上奖励 3 项;发表 SCI 论文 40 篇,Ⅰ级杂志论文162 篇;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 53 项,省级继教项目 25 项。2018 年医院顺利通过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住培合格率逐年提高,2022 年达到95.24%;近年来,还顺利完成国家级 GCP 基地资格认定,开设了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中医药科研实验中心、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培育)。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特别是一流顶尖人才,是学科建设的脊梁,直接关系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为加速建设和发展,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倾注大量的心 血,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人才建设思想,先后出台了《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人才 学科双倍增行动计划 (2019-2021 年)》《十大领军、后备领军人才评选办法》《温州市中医 院师承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培育博士人才相关管理规定》《专家型关键人才薪酬改革方案》等,并在组织、制度、纪律、经费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保证各类人才的有序培养和结构优化。至 2022 年 12 月,医院共有各类职工 1682 人,在编职工 1263 人;其中临床医师 454 人,护士614 人;临床医师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占医师总数 100%,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师 257 人,占临床医师总数的 56.61%;高级职称 286 人,中级职称 474 人。硕士研究生 183 人,博士研究生 11 名。2012 年,马大正工作室被批准为国家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马大正医生被批准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17 年,马大正、程锦国主任中医师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12 年获批成立林上助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2017 年获批成立程锦国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018 年获批成立胡万华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021年获批成立王庆来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还先后建立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葛琳仪温州工作站、国家中管局石氏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温州)二级工作站、詹红生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温州)工作室;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付小兵院长合作,挂牌“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聘请一批医学院校知名专家查青林、秦鉴等任医院顾问,同范永升、谢志军、童国庆、严骅、方邦江、蒋飞照、张永华等名医开展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实施了 “十大领军人才及后备领军人才”项目,系统构建普安人才体系,打造“普 安名医”“普安英才”和“普安新秀”,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成了中医药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至 2022 年,医院现有全国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 2 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8 名,全国优秀中药传承人才 2 名,浙江省国医名师 1 名,浙江省名中医 5 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 2 名,浙江省医坛新秀 5 名,浙江省中青年名中医 8 名,浙江省 151 人才 1 名,浙江省优秀护理人才11 名,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 1 名,瓯越名医 2 名,温州名医 3 名,温州市“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名,温州市名中医 8 名,温州市中青年名中医 9 名,温州市 551 人才 25 名,温州市医坛新秀 13 名,这些优秀人才的涌现,成为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图片 3  

2018 年 9 月 30 日,成立石学敏院士工作站

  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领导层坚持把提升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制度化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建 设基础,重视管理团队的教育和学习,定期开展中层干部培训,组织观摩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建设了一支具备高度团队凝聚力的管理队伍。同时,规范职能管理组织的建设,建立了独立的科教科、质量管理科、信息科等重要管理机构。科教科的建立促进了医院科、教、研的规范化建设,在科研课题、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08 年下半年,医院正式挂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质量管理科的建立促进了临床医疗质量水平的进步,2001年建立了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医疗业务水平;信息部门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合理、快速、便捷的医疗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水平和覆盖面达到地区先进水平。2018 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医院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了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并完善党委工作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出台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清单(试行)》等制度,组建了党政综合办、组织科、宣传统战科、纪检监察室等四个党管职能科室,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医院以强化行政后勤能力,提升综合管理效能为目标,推进各项后勤保障工作。2015 年建成投用六虹桥院区后,基建部门持续对名医馆新馆、磁共振机房、学术报告厅、党建公园等各类功能用房和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并积极推进景山院区提升拆扩建工程和水心院区拆扩建及亲和雅园项目。实施设备全过程管理,引进核磁共振、高压氧舱、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胃肠镜系统、腹腔镜及宫腔镜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16 排 CT、方舱 CT 等高新设备,发挥设备最大效益;通过智慧后勤管理平台,提高后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内控和绩效管理,推进内控合规性建设,实行预算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支出”;2021 年全面推进绩效改革,以 RBRVS、DRGs 为工作量评价工具,优化绩效评价和分配体系。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完成医疗、药品、物资、管理统计等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先后建成 4 大体系 70 余个信息系统及模块;2019 年 7 月上线温州首家“互联网医院”;运用中医人工智能平台、“钉钉”办公软件,建设“互联网 +”应用示范基地,打造智慧中药房;通过全国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测四级评测,智慧医院等级评测二级评测;2022年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成熟度测评,达到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水平。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核心思想,在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医院培育和沉淀了反映中医医院特色,体现时代风貌的思想文化,以“打造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为愿景,设计了富有中医文化内涵的院徽,凝练出“大医精诚、仁术普安”的医院院训和院歌,确立了“传承、创新、安全、优质、智慧、高效、文明、幸福”的核心价值观,编写了《温州市中医院院史》《新员工手册》等读本,通过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观看医德医警示片、在院报中开辟院史专栏、举行名老中医带徒拜师仪式等方式,营造了富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医院文化氛围,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文化推动力。此外,医院每年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以党委、工会、团委为核心组织开展的护士节联欢、职工春游、体育比赛、书画比赛、新年联欢会等系列全院性职工活动,提供职工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强团队凝聚力;2018 年在六虹桥院区建成“职工活动中心”,年底荣获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在医院文化推广上,以《温州市中医院报》、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为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医疗服务信息、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和科普工作。医院还积极响应市卫健委号召,开展中医药适 宜技术推广、党员医生进社区、送医送药下农村、无偿献血、慈善一日捐、夏季免费送伏茶、“爱心温州·净血护肾”慈善助医、“帮您站起来”等公益活动,先后荣获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先声杯”最美志愿者评选“优秀团队奖”“优秀红手环志愿者”“管理创新医院”称号;2017 年在市委市政府、政协领导的支持和全院职工的努力下,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项荣誉在全市卫生系统尚属首家,2020 年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评。

图片 4

2018 年 1 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举行授牌仪式

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医院整体规模较小,发展空间受限一直是突出的难点问题。在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和温州市政府、温州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的兼并扩张和新院区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1999 年底,经温州市政府批准,医院兼并了当时经营不太景气的温州市气功疗养院(温州市气功疗养院简史:1984 年,温州市卫生局正式下达文件,成立温州市老干部疗养院与温州市气功疗养院,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王来辉任书记、沈冰任副书记,韩吉才任院长、马有忠任副院长,人员编制 50 人;温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景山划地 41 亩,其中包括原粮食系统疗养院房子作为院址,当年即收治病人和老干部疗养。1985 年,浙江省老干部局拨款 15万元,开始建设第一幢病房,病房建成后,省内各地老干部陆续不断来疗养,为疗养院最兴旺时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老干部的活动经费自行支配,不再参与疗养,疗养院就靠少数气功治疗的病人得以维持;1997 年,爱国台胞何朝育、黄美英夫妇来疗养院参观,并表示愿意出资赞助,筹建新的康复病区,温州市人民政府也表态出资共同建设;1998 年 10 月,“育英老年康复中心”落成;1999 年 12 月,温州市卫生局决定将温州市气功疗养院并入温州市中医院,并更名为温州市中医院景山院区);2000 年,挂牌温州市中医院景山院区并建立康复专科,实行统一领导,分片负责。2013 年 1 月,温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温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简史:1960 年,五马公社所辖五马、大南门诊部、五马街道保健站和巽山乡医院等作为主体,统一组成五马公社医院,隶属五马公社领导,下设城南、五马、巽山等三个分院;1962 年 5 月,改名为五马医院,隶属温州市卫生局管辖;同年 12 月,巽山分院划归近郊区卫生所管辖;1966 年 9 月,经温州市卫生局发文,改名为温州市红卫医院;1984 年,温州市设鹿城区,医院归属鹿城区卫生局管理;1985 年 11 月,温州市卫生局转发浙江省卫生厅文件批准为县级综合性医院,核定床位 200 张;同年,更名为温州市康复医院;1995 年 12 月,经浙江省卫生厅发文同意将温州市康复医院更名为温州市第八人民医院。1996 年 10 月,新院主体大楼落成,医院整体迁入水心新院)根据“温 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整体并入温州市中医院,并更名组建为温州市中医院水心院区,开创了我市中医医院兼并综合性医院的先河,在医疗资源整合的道路上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2011 年 12 月,新院区建设工程奠基开工,新院区选址葡萄村,占地面积 38 亩,项目一期投资近 4 亿元,建筑面积 6.5 万平方米,地上 21 层,地下 1 层,设置床位 500-600 张;二期投资 1.75亿元,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地上 10 层、地下 1 层设置床位 270 张。2015 年 4 月,六虹桥院区正式投入运营,改善了医院整体规模小、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图片 5


                                                                         2011 年 12 月,六虹桥新院区奠基

2016 年,医院与上海复星集团合作在大士门院区建立“温州老年病医院”,系全省首个混合所有制医院合作项目; 2018 年,全面托管泰顺县中医院,设立温州市中医院“泰顺分院”;2022 年,龙湾院区(亲和雅园)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医院总开放床位超 1400 张,服务能力及范围进一步拓展;2021 年,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项目对应的水心院区拆扩建工程纳入国家中医重点《浙江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 年 4 月全面启动拆扩建工程。医院朝着打造 “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