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症状表现为:发冷、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样大便,再严重一点的话,就是呕吐。菌痢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有明显季节性高峰。一般4月初至5月份开始缓慢升高,6—7月急速上升,8—9月达到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下降,11月至次年2月为低水平期。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食物型传播:近年来食物型暴发较以往多见。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在葡萄、黄瓜、凉粉、西红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的厨师和用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做凉拌冷食等,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这种生活接触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上述污染品后,即可带菌,如果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苍蝇传播: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不少地区观察到痢疾的流行与苍蝇消长期一致。
预防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30秒~1分钟以上。
2.尽量选择在正规商场采购食品,应注意有无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尽量选择购买品牌食品。食物要彻底烧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尽量不吃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制备汤或炖菜(煲)等要煮沸,煮肉和禽类食物时,确保汁水是清的,而不是淡红色,确保食物中心温度不低于70℃;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煮开10~15分钟,如果是大块肉,比如整鸡,时间还需要长一点。饭菜应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如进食剩菜,则需二次加热并要彻底热透。不喝生水。做到生熟分开。
3.处理生的食物最好有专用的用具,储存食物时注意不让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品时,应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