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中药给药规则

作者:预防保健科 来源:预防保健科 发布时间:2021/4/26 9:24:29

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用;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经后停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

汤剂一般每日1剂,分2次服,上午下午各一次;急诊、高热、危重病人每日可酌情服药2~3剂,或遵医嘱服用。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

中药什么时候喝?

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鈡服药。炳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亏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参间服。

4.空腹服:既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