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衣要多捂
“春捂秋冻”,切忌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2、夜卧早起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冬天是收敛收藏的季节,陈年八股的东西,到了春天全部都发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夜卧早起”,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来。
3、食宜甘平
饮食上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亦难以消化。可适当进食一些性味甘平食物,如山药、薏米仁、莲子、大枣、荸荠、银耳等;不宜饮酒过量;油腻、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应少进;此外,不少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疗疾功效,不可错过。
4、加强运动
可选择慢跑、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等耐力性强的项目;也可选择动作柔和、有节奏的项目,如散步、气功、太极拳、自我保健按摩等。
5、调畅情志
中医所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症。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就是容易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发作,慢性肝病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升高,精神病和抑郁症患者易复发,高血压、中风患者也易发病。克服情志波动的最好方法在于增加休闲活动,如植树、养花、弹琴、下棋、书画、钓鱼或短途旅游等。
6、注意防风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因此,扶“正”和祛“邪”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春季应该多呼吸新鲜空气,这对鼻粘膜、肺的健康十分有利;还可做“吹笛”样的呼吸锻炼,不断提高肺活量;同时对鼻腔周围皮肤进行按摩,提高鼻腔对“邪”气的防御能力。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体虚者可用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煎汤代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蜂蜜、人参、太子参、黄芪、山药、黄精、银耳等扶“正气”的药物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