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泄泻

作者:预防保健科 来源:预防保健科 发布时间:2020/11/27 16:55:15

泄泻,为中医病名,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中医学把大便稀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而时下正值秋冬交界,加之南宁最近冬行春令,“回南天”来临,湿气颇重,如何防治泄泻即为当下养生的主旋律。

    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虚弱等,但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而脾虚湿胜是导致本证发生的重要因素,湿胜为外因,湿邪侵入,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则出现“濡泄”;脾虚为内因,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化,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即生泄泻。因此,健脾利湿为预防初冬泄泻的关键,下面我们围绕饮食展开论述。

饮食 先当避食生冷,慎食荤腥油腻之品。可多食下列食物:

大枣:甘、平、无毒。---《名医别录》载:“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澼。久服不饥神仙。”

山药:甘、温、平、无毒。---《名医别录》载:“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

干姜:辛、温、无毒。---《名医别录》载:“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薏苡仁:甘、微寒、无毒。---《名医别录》载:“除筋骨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赤小豆:甘、酸、平、无毒。---《名医别录》载:“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澼”。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