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医院最新资讯

大肠癌

作者:预防保健科 来源:预防保健科 发布时间:2019/5/23 10:10:08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文献中有“积聚”“肠风”“脏毒”“癥瘕”“肠覃”“下痢”“锁肛痔”等类似肠道肿瘤的记载。大肠癌的发病多因饮食不节 、忧思抑郁、久泻久痢、劳倦体虚感受外邪、湿毒蕴结等。此等因素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以致湿浊内生。加之五脏虚衰(尤以脾肾虚弱为主),正气不足,易受外邪,邪毒滞留肠道,日久积聚成块,肿块阻塞肠道,排便艰难或粪便变细、变形;湿毒久蕴,化热灼伤血络,则见便血;热毒炽盛,肉腐络伤,则便下脓血,或如鱼胨状,恶臭难闻;久泻久痢,肾阳不足,不能温运脾阳,从致脾肾阳虚。基本病机是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而发为本病。内因,多为正气不足,外邪内侵所致;外因,多为毒邪损伤肠络,痰瘀凝聚肠道所致。日久可耗及肝肾之阴。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胃、肝肾,性质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大肠癌大体上分为脾气不足证、湿浊内蕴证、肝肾阴亏证三个类型。大肠癌的抗肿瘤治疗中,使用化学药物和靶向药物所引起的神经系统毒性是临床常见的约物不良反应。主要是于药物直接或其代谢产物间接对神经系统产生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周围神经毒性,常见症状为肢体末端麻木、感觉异常(蚁走感、异物感、针刺感),伴或不伴痛性痉挛,遇冷刺激会激发或加剧。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毒性,引起截瘫、脑神经损害、昏迷、抽搐等。在中医中隶属“血痹”“痿证”“不任”等,可通过化痰祛瘀、补益气血的汤剂来改善症状,亦可在化疗及靶向治疗期间通过活血化瘀的中药泡脚方(鸡血藤、虎杖根、威灵仙、络石藤、玫瑰花、川芎、桂枝、红花)来预防神经毒性的发生。对于神经毒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热敷、汤剂及泡脚方未能缓解者,可采取针灸,以活血通络。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医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标2011022800010号 浙ICP备15041147号-1 浙ICP备15041147号-2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